猴痘,这个相对陌生的名词,近年来引起了全球的关注。了解猴痘发生的原因、症状以及预防措施,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。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。这种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。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、体液、皮肤或黏膜损伤而传播给人类。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、接触被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食用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肉等都可能导致病毒传播。此外,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,长时间面对面接触造成的飞沫传播也可能发生,另外,还存在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的可能性。
感染猴痘后的症状通常在接触病毒后的7 至 14 天开始出现,但也可能在 5 至 21 天之间。发病初期,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背痛、淋巴结肿大等症状。发热后的 1 至 3 天内,患者会出现皮疹,往往从面部开始,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,包括手掌和脚底。皮疹会经历从斑疹、丘疹、水疱、脓疱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。在恢复期间,痂皮会脱落,留下疤痕。需要注意的是,猴痘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,儿童、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病情。
预防猴痘的关键在于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。首先,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,尤其是野生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。对于前往猴痘流行地区的人员,应避免接触当地的动物,食用当地的动物肉类时要确保充分煮熟。其次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。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,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。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,如果与感染者有过接触,应自我监测健康状况21 天。另外,加强公共卫生措施也是预防猴痘传播的重要手段,包括对感染者进行及时的隔离和治疗,对可能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等。
在全球范围内,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监测和控制猴痘的传播。通过提高公众对猴痘的认识,加强预防措施的推广和实施,我们有望遏制猴痘的传播,保护公众的健康。
总之,猴痘虽然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传染病,但通过了解其发生原因、症状和预防措施,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其侵害。让我们携手共同应对这一挑战,维护公共卫生安全。
供稿|感染内科
编辑|刘莉
初审|颜欢喜
终审|储慧明
主办|中煤矿建总医院医疗品牌部新媒体组
声明|本文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。文章中所提及内容均不构成诊疗建议,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,所有内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。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