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脑梗死冬季高发,预防是关键 二维码
来源:宿州中煤矿建总医院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,冬季是其高发季节。随着气温下降,人体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血液黏稠度增加,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生风险。 一、冬季为何脑梗死高发 冬季气温骤降会导致人体血管发生明显收缩。当环境温度低于10℃时,人体表面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,这种生理反应会导致血压升高。寒冷刺激还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变化。低温环境下,人体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,血小板聚集性增强,血液黏稠度增加。这些变化使得血液流动速度减慢,容易形成血栓。特别是在夜间,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,血液流速进一步减缓,这也是为什么脑梗死常在凌晨发生的原因。 冬季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也是重要诱因。寒冷天气下,人们往往减少户外活动,久坐时间增加,饮水量减少。这些行为都会影响血液循环,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。同时,冬季饮食中高脂肪、高热量食物摄入增加,也会加重血液黏稠度。 二、脑梗死的预警信号 脑梗死的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。最常见的预警信号包括突发性的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、口角歪斜、言语不清等。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,然后自行缓解,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"小中风",是脑梗死的重要前兆。 三、科学预防措施 保暖是冬季预防脑梗死的首要措施。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头部、颈部的保暖,这些部位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。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-22℃之间,避免温差过大。夜间睡眠时也要注意保暖,但不宜使用过厚的被子,以免影响血液循环。 适度运动对预防脑梗死至关重要。建议选择室内运动,如太极拳、瑜伽等,每天坚持30分钟。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。对于老年人,可以在室内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,如抬腿、握拳等,促进血液循环。 饮食调理同样重要。冬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,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如全谷物、蔬菜水果等。建议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ml,避免血液过于黏稠。同时要控制盐分摄入,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,有助于控制血压。 脑梗死的预防需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。特别提醒中老年人群,要定期监测血压,关注身体变化,一旦出现预警信号要及时就医。让我们共同守护脑血管健康,平安度过冬季。 供稿|神经内科 编辑|刘莉 初审|颜欢喜 终审|储慧明 主办|中煤矿建总医院医疗品牌部新媒体组 声明|本文仅用于公益科普及医院新闻发布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。文章中所提及内容均不构成诊疗建议,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方案,所有内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。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。
文章分类:
健康科普
|